2023年9月3日,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主办的第十四届农业贸易政策国际会议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开展研讨,为推动构建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建言献策。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和中国国际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共同举办。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钱克明,世界贸易组织(wto)副总干事波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陈建安出席会议并致辞。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强调,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极端天气频发、贸易政策不稳定、农业资源保护利用不足、粮油能源化和资本投机炒作等带来严峻挑战。各国应加强贸易政策对话协商、农业领域开放融通、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和农业发展援助合作,助力早日实现联合国零饥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钱克明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钱克明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化农业经贸合作,着力提升粮食产品配置效率和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国贡献。未来将继续深化国际粮食安全合作,扩大农业贸易投资,推动弥合南北发展鸿沟,完善全球粮农治理体系。
世界贸易组织(wto)副总干事波冈
世界贸易组织(wto)副总干事波冈提到,中国在消除饥饿人口方面的杰出经验表明了贸易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未来希望能够与中国一道通过贸易推动应对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挑战。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陈建安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陈建安表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不断深化农产品贸易合作。各国应加强农业贸易投资合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积极参与全球农业治理。
“我与农业贸易这些年”成果发布环节,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研究员马洪涛发言。
在“我与农业贸易这些年”成果发布环节,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研究员马洪涛介绍,今年是农业贸易促进中心成立20周年、中国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成立35周年,贸易促进中心立足谈判、研究和贸促三大职能,推进各项工作持续发展,形成了一批成果。《农业贸易研究》创设二十年来贡献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领导决策重要内参,《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聚焦中国农产品贸易,成为了该专业领域的品牌文献。
会议现场,《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介绍了202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情况,分品种、分地区阐释了农产品贸易变化情况,总结了农业贸易谈判、贸易救济和贸易促进的总体进展,回顾了主要贸易伙伴及世界农产品贸易情况。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刘振伟,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农业经济与政策专家柯炳生,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梅旭荣,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驻华代表处助理代表张忠军以“气候、环境与粮食安全”为主题作主旨报告。
专题报告环节,十几位专家学者围绕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农业治理、绿色发展与粮食安全、农产品供应链与环境可持续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陈志钢
在“产品供应链与环境可持续”专题报告环节,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资深研究员陈志钢博士以 “环境可持续与中巴农产品贸易”为主题发言。
陈志钢教授在发言中提到,毁林是巴西农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中国对进口巴西的大豆和牛肉进口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目前中巴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农产品的供给不确定性和可持续农产品供应链的新发展要求。一方面,因气候变化带来频繁的极端天气导致的作物产量变化,以及巴西对单一公司研发的转基因大豆品种依赖较深,巴西大豆供给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中国和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农业供应链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消费国对涉及毁林的农产品提出更严格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要求。陈教授还提出建议,为推动中巴农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各方首先应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增强供应链韧性,其次优化可持续贸易对话环境,国内外多部门协作,最后发展数字智能技术,加强技术交流合作。
本次会议中央国家机关代表、事业单位代表,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驻华代表和专家代表、行业协会以及涉农企业界代表等近230人参加会议。农业贸易政策国际会议作为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精心培育的系列国际研讨会之一,经过十四年的发展,已成为传递交流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共享全球农业治理先进经验的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