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农户生存消费金融机制研究
——一个基于信息的农户决策分析框架
[摘要]中国农户存在着强烈的刚性生存消费金融需求,正规金融在为小农提供消费融资上失灵,然而内生于中国的小农生存经济的非正规消费金融机制却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圈借贷与转移实现了在关系圈内具有充分信息的农户横向风险共担。防卫性储蓄是农户面临完全私人信息性质风险时过度跨时消费平滑。两种非正规机制由于生存效用等同的条件下农户对信息成本和影子价格的权衡而共存。随着农户信息保密意识的增强和流动性约束的缓解使得关系圈对于农户生存消费的风险共担效果不断减弱,而农户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不断加强。
[关键字]消费性金融,关系圈借贷与转移,防卫性储蓄,信息显示成本,影子价格
一、引言
农户的金融需求衍生于其生存消费缺口。当农户的收入不能满足某一时期上的生存消费,就出现了生存消费缺口。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位的现状下,农户面临着收入和消费的双重不确定性,消费融资缺口依然存在,而且会随着农户生存成本的提高不断扩大。小农为该缺口融资的动机是强烈的,但是由于较高的信息成本以及不可能提供抵押等等原因很难从正规金融得到金融支持(张杰,2003),但是小农户却能稳定而且有效的通过传统的非正规关系圈内转移与借贷和防卫性储蓄为该缺口融资。国外的经验证据表明非正规转移的动机之一是出于风险共担(plattea,1991)。而非正规的借贷也是保险的替代方式(udry,1994)。非正规的转移与借贷主要局限于亲友网络中(platteau,1991),对特定的风险(如丧葬)相当有效,但另一些难以观察的个别风险冲击难以获得有效的分担,这表明即使在传统的亲友网中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借贷余额较多的人更难以获得进一步的帮助意味着关系圈内借贷和转移没有达到完全的风险分担程度(udry,1994)。一般认为非正规风险共担机制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且能使小农户有效应付收入波动和不可预计大额开支的逆影响,但是由于风险共担的关系圈内仍然存在着私人信息问题,这种机制不能达到完全的风险分散。农户有时候可能由于面临着完全私人信息的收入或消费风险冲击或者借贷面临流动性约束而无法利用非正式的信贷市场为其消费缺口融资。deaton(1991)的研究表明,即使家庭完全无法利用信贷市场,他们仍可利用资产作为收入波动的减震器来实现相当高程度的跨时平滑消费。只要家庭有正的储蓄,不可预见的暂时性收入下降或者大额消费支出就可以通过花掉储蓄来进行消费的平滑化。防卫性储蓄理论在吸收理性预期的思想基础上,引入不确定性及消费者跨时选择分析,认为消费者储蓄不仅仅只是为了将收入均等分配于整个生命周期,还在于防范不确定事情的发生。首次对预防动机的储蓄模型进行分析的是leland(1968),稍后, sandmo(1970)利用两期模型得出了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将使消费者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而暂时风险厌恶递减的加总假说对收入的负面影响是其充分条件。防卫性储蓄假说认为当未来不确定性增加时,当前的消费会下降而储蓄会增加,特别是在流动性约束很强的发展中国家(deaton,1997)。防卫性储蓄理论的一个重要含义是:不确定性同财富积累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不确定性越高,财富的积聚就越多。孙凤(2002)利用我国分省数据进行检验,发现确实存在着当期消费与收入方差的负相关关系,曹和平(2002)年运用江苏句容县1995-1999年的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风险环境每变化一个单位,防卫性动机将变动6个单位,中国农户约有5%的储蓄是用于防卫性动机的。史清华(2002)的研究表明,1986年到2000年,中国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03倍,而人均储蓄额增长了7.71倍。
以上的文献说明了面临未来收入和消费不确定性的农户确实存在利用关系圈[1]内借贷和转移和自我防卫性储蓄为刚性的生存消费缺口融资的现象。本文将对关系圈内借贷与转移和防卫性储蓄的机制进行分析。本文还将从信息成本和内外源融资成本的角度解释两种非正规机制为什么会共存,并且建立一个农户融资决策模型说明决定农户在两种融资机制中选择的因素,并进一步对两种非正规融资机制的演进进行了分析。
二、关系圈内转移与借贷:禀赋和机制
1.中国农户的关系圈禀赋与动态信息交流
关系圈内非正规的横向风险分担机制在中国农村则是最为普遍和有效,关系圈内的风险共担机制需要关系圈内农户的信息对称才能形成。中国的小农户在面临未来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在作出最优金融决策时的具有特殊的初始禀赋条件,包括建立在亲友关系上的关系圈、以及关系圈层次上农户风险的相互认同。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背景决定了人们非常重视亲情关系,亲情关系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居于经济利益之上,所以,亲情关系的存在就能在亲情圈内使得借贷的违约风险降到最低。对于绝大多数中国的小农户而言,关系圈内的交易不易发生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关系圈质量越好,道德风险越低。
另一方面是关系圈层次上的农户风险相互认同是指农户对其他家庭的某些收入和消费的暂时性冲击表示认同。比如农户由于抚养小孩、疾病等关系圈内成员都会面临的突发性事件导致收入受到冲击,或者农户面临婚丧嫁娶等等产生的大额消费冲击一般都能够得到所有关系圈(亲友圈,宗族圈,同村人)的理解和资助。农户相互的风险认同使得农户对一些特殊的农户风险具有共同的知识,从而实现了关系圈意义上的信息对称。
初始禀赋条件是静态意义上的,我们将拥有这两种资源看作非正规的农户消费融资机制—关系圈内借贷和转移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其实这两种禀赋的取得不是静态的没有成本的,而是依靠农户关系圈内信息交流机制不断的维持的。如果一个农户不定期走亲访友,那么这种动态的条件将被破坏,农户会因为没有将自己的信息定期发布到关系圈内会遭到关系圈的冷落而无法得到足够的消费融资。如果农户自觉遵守动态信息交流机制,那么关于农户一般意义上的风险的信息将会进入关系圈,亲友也将会基于此对其风险概率做出判断,从而在认同的风险意义上对其提供救助性消费融资,但是对超出亲友认同的风险,农户需要额外的信息交流才能取得认同。
2.充分信息条件下关系圈横向风险分担的机制和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模型来分析非正式转移和借贷的风险分担机制和效果,我们从消费缺口的角度定义农户风险不仅仅包括农户收入由于意外的冲击不能满足生存消费的收入风险而且包括大额的消费冲击导致的消费风险,农户风险是关系圈内农户不同时间面临的具有同分布的非系统性风险,关系圈风险则是指关系圈内农户同时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设i=l,…,n代表不同家庭,t为时期t的下标,s为s种自然状态的下标,其发生概率 为公共信息。在时期t的状态s下,每个家庭i的收入为 >0。先假设这个收入为外生的。如果在时期t状态s发生,使得家庭二的消费为 。
假设每个家庭i有一个时期可分的效用函数,风险状态下的边际时间偏好率为 ,则
(1)
其中u(.)为二次可微, >0, <0, ,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增加递减,消费者竭尽所能地回避接近于零的消费水平。关系圈内部的帕累托风险配置可以通过最大化每个家庭预期效用函数的加权平均得到。其中,家庭i的权重为 , , ,有
(2)
s.t. (3)
(4)
(3)为关系圈资源约束,表示每个状态每个时期的关系圈收入全部消费掉,为了使得与跨时平滑情况的对比更为明显,先假设关系圈间没有信贷市场,甚至无法储存农产品。(4)为非负约束条件,如果在任何历史中每期都有任何资源,那么就不会取等式。消费可能不仅取决于当期的状态,也取决于整个历史状态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假定效用函数是时间可分的,而跨时进行储存和借贷不可能时,可以按时期分开,当期消费只取决于当期状态。
如果存在无风险资产 从,则(3)可以被写作(其中 为手持现金c):
(5)
相应于 , 的一阶条件为
(6)
对子任何时点关系圈中的任何家庭在任何自然状态下,等式(6)都成立,因此,在任何自然状态下,任何家庭的边际效用是关系圈家庭平均边际效用的单调递增函数。这意味着任何家庭的消费是关系圈平均家庭消费的单调递增函数。在帕累托有效配置中,收入的一个暂时变化能够在关系圈水平得到完全的风险统筹。在家庭层次上,没有激励进行风险多元化,因为控制了关系圈总消费之后,家庭消费不受家庭收入冲击的影响。家庭所面临的唯一风险是关系圈的总风险。
进一步假设关系圈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同的恒定绝对风险厌恶效用函数
(7)
将这个效用函数应用于一阶条件(6),并取对数,得到
(8)
对任何时点关系圈中的任何家庭,在任何自然状态下,上式恒成立,把n个等式加总:
(9)
因此家庭的消费等于关系圈平均家庭消费加上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家庭固定效应部分,后者取决于家庭在帕累托问题中的相对权重。(9)意味着一个农户消费在两个不同时期间的变化等于这两个时期关系圈平均水平的变化。一般而言,家庭消费的变化是关系圈平均消费水平变化的单调递增函数。在控制了平均消费后,一个家庭的消费不受到其自己收入的影响。在关系圈的帕累托有效风险配置中,农户只面临关系圈风险,农户风险在关系圈内部得到了完全保险。
可见,如果农户加入了关系圈,自己的风险将会在关系圈内得到完全的保险,这构成农户面临不确定的未来有可能发生生存危机的时候参加关系圈内横向风险风担的巨大激励。
四、农户跨时消费融资—防卫性储蓄
在一个关系圈内,很难或者不可能取得完全帕累托有效的风险分担。有一些完全私人信息的消费和收入变动风险就无法利用关系圈风险分担机制有效分担。如果一个农户的特殊收入风险或者特殊消费偏好引起的消费变动风险,而关系圈内的其他人对此没有完全信息(可能是因为其他人没有此偏好),该农户很难依靠关系圈得到消费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农户主要是通过资产储蓄来进行跨时消费融资。
按照确定性等价理论,消费者跨期消费平滑机制可以表示如下:
(11)
式(11)中, 和 分别表示t 期和t-1期消费,c表示平滑后的消费, 表示期初资产, 表示t期收入,r表示贴现率。这意味消费者会在其生命周期中平滑其消费量,未来的消费计划取决于未来收入的平均值。
然而,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居民的消费并不是平滑的。当风险存在时,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家庭消费对收入随机波动的反应取决于关于收入冲击的信息。如果收入预期变化不大,那么在收入波动时消费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收入冲击使家庭对未来收入流变化的预期也发生大的改变,那么消费也会有大的变化。
防卫性储蓄理论认为消费者储蓄不仅仅只是为了将收入均等分配于整个生命周期,还在于防范不确定事情的发生。根据不确定性预期有:
(12)
式(12)意味着受到当期不确定性冲击( )后的预期未来消费 大于当期消费 ,即不确定性是的消费者在当期少消费而多储蓄以便在将来能够有保障的消费。假定在确定性情况下第t期的消费为 ,而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第t期消费为 ,则定义防卫性储蓄 为
(13)
除了面临未来收入和消费的双重不确定性之外,中国农户普遍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进一步加强了储蓄动机。流动性约束理论认为,永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假设个人能够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上借入和储蓄与现实不符,实际中存在着流动性约束。流动性约束能从两方面提高储蓄。第一,也是最明显的,不论流动性约束何时发主,它都会使一个人的消费比他想要的消费少。第二,即使流动性约束不在当期发生,但是未来必须遵从流动性约束这一事实会减少当期消费。
流动性约束下个人的边际效用函数为:
(14)
式(14)中 为时间偏好率,r为贴现率, 为t期的流动性约束, 为t期误差项。
如果流动性约束存在,则 >0,否则为零。与不受流动性约束相比,流动性约束下的消费较低,因为面临流动性约束的消费者只能消费当期的资产与收入,若消费者预期未来可能面临流动性约束,当期消费就会下降,因为流动性约束实际上创造了一个影子价格,其在动态规则中所起的作用类似子利率,它使受流动性约束的消费者在决定最优消费路径时就好象面临着一个更高的利率。消费者将被迫降低当期消费,因为影子价格的存在令当期消费变得更为昂贵。这里的影子价格就是农户选择储蓄为生存消费缺口融资的成本。
四、信息成本:两种机制共存的解释及农户决策模型
1.信息[1]成本:共同信息和私人信息
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只有在信息成本(包括借款人的信息显示成本和贷款人的信息搜索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借贷交易才不会发生借款人的道德风险(stigllitz & weiss,1981)。生存消费融资会引发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还款激励不足(张杰,2003),贷款人对于借款人未来的收益不具有完全信息,也不能保证借款人未来收益不用于满足生存消费而用于还款。另一方面,借款人可能确实需要为生存消费融资而且有还款意愿,但是显示这种信息的成本相当高。所以,农户的生存消费缺口由于信息成本根本不可能得到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融资。但是,在一个信息充分流动的关系圈内,各个农户会通过先验知识判断以后是否会面临同样的生存消费需要,对于一个关系圈内部成员具有相同概率判断的生存消费风险,关系圈内部会自发形成一种类似于保险的消费融资机制—也就是关系圈内的风险共担。和正规金融一样,关系圈对一些个人的特殊消费风险(比如不是大家共同面临的完全私人信息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同样不能提供融资[1],关于风险的信息私有度越高,关系圈越难为其提供融资。此时,农户如果可以在维持关系圈常规信息交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私有信息显示的难度增加额外的信息显示成本,比如更为贵重的礼物,更为高档的消费等等,也会消除关系圈其他人对自己私有信息风险的认同[2],如果信息私有度太高,农户在关系圈内的不到任何融资,防卫性的储蓄作为农户一种无需显示信息的自行跨时融资机制就显得极为必要和可行。
关系圈内的转移和借贷具有保费的性质,一般是无息的,这并不意味着关系圈融资没有成本。此种成本不仅仅是在维持一种稳定的社会关系,而且是在向关系圈显示自身的信息,如果信息私有度较高,自身将来还款条件较好,则农户就有重礼向亲友显示此信息的激励以求将来可以得到足够的帮助。所以关系圈融资就具有维持成本和信息显示成本。农户将信息输出到关系圈,将会面临一种很重要的成本就是信息外溢成本,这个成本其实是对农户信息保密负效用的衡量。另外很重要的一种成本是张杰(2003)提出来的“面子成本”,这在中国传统农业关系网中是一种很重要,而且有时候相当大的成本,但是这个成本从根本上来说不是因为农户的借贷行为而产生的,而是由农户的信息外溢产生的,所以这个成本可以归入信息外溢成本,但信息外溢成本不仅仅包括面子成本,而且包括由于信息外溢产生的一些贷款人对借款人未来生活的干预而损失的成本。而防卫性储蓄作为个人跨时融资机制是一种内源融资机制,个人跨时金融最大的优势在于融资成本很小,但是这个成本不等于零,农户利用其他时期的预防性储蓄为现期消费融资会造成其他时期消费效用损失,也就是关于面临流动性约束下的农户使用防卫性储蓄为消费缺口融资的影子利率。
2.农户最优融资决策模型
当农户面临生存型消费缺口时,何种形式的融资对其效用都是无差异的,那么农户在融资决策的时候必然是追求效用等同下的成本最小化。则我们完全可以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农户在两种融资机制之间权衡成本而进行选择的模型。
首先我们要假定关系圈内融资时供给方对农户融资成本没有影响,因为亲友之间融资的合同利率为零,只存在农户显示成本,而这个成本由需求方的判断决定,供给方只是被动的接受,所以这个假定具有合理性。关系圈内融资成本为cr,该项成本由维持成本cc和信息显示成本c(i)以及信息外溢成本u(i)组成,i为信息私有度。 ,其中i表示信息的私有程度,信息外溢成本随着信息私有程度提高而提高; ,信息私有度i越大,显示成本越高[1]。假设维持成本cc为不随着信息私有度固定成本。有下列方程组:
cr=cc u(i) c(i) (15)
防卫性储蓄融资成本cs其实就是农户消费的面临的影子价格p( )。且 ,农户的流动性约束越强,其内源消费融资的成本越高。
令cr= cs可以求出农户融资决策的临界条件:
p( )= cc u(i) c(i) (17)
可以得到一个以信息为变量的农户决策图;
p ( 1)
p( )
图一 基于信息的农户生存消费融资决策模型
由图一可知,i>i0时,农户会选择防卫性储蓄融资;当i当 增大时,影子价格增高,p( )线向上移动到p ( 1),农户选择关系圈内的风险共担的概率增大,临界点的信息私有度也会增大到i1。这和历史上面临极强流动性约束的农户普遍存在关系圈的横向风险分担是一致的,也说髅媪倭鞫栽际锨康呐┗畔⒈c艹潭冉系汀5迸┗媪俚牧鞫栽际汉鸵院螅琍( )线将向下移动,农户选择关系圈融资的概率将会减小,防卫性储蓄动机加强。
我们可以利用以上的模型分析得出一个判断:农户面临不断的信息保密意识的增强和流动性约束的缓解,防卫性储蓄内源融资将会加强,而关系圈融资减弱。这个判断和我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农户宗族和亲友关系的减弱的事实是符合的。
五、结论
本文的结论是:关系圈借贷与转移有效实现了在关系圈内具有充分信息的农户横向风险共担。防卫性储蓄是农户面临完全私人信息性质风险时过度跨时消费平滑。两种非正规机制由于生存效用等同的条件下农户对信息成本和影子价格的权衡而共存。随着农户信息保密意识的增强和流动性约束的缓解使得关系圈对于农户生存消费的风险共担效果不断减弱,而农户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不断加强。政策建议是:国家应该尽快建立商业化运行的农户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户的生存消费风险提供保障,使得农户减少储蓄,提高投资效率。如果国家还要依靠非商业化的会导致农户私人信息得不到保障的社会保障制度,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参考文献]
1. 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与变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p243-253。
2. pranab bardhan,christonner udry.发展微观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90-103
3. 陈传波:《中国小农户的风险及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pp.101-140。
4. 孙凤:《中国居民的不确定性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2.2。
5. 曹和平.《中国农户储蓄行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2-33
6. 史清华:《农户家庭储蓄与借贷行为及演变趋势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02年6月。
7. udry, christopher.1994.“risk and insurance in a rural credit marke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northern nigeria.”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july,pp.495-526.
8. deaton, a.1991. “saving and liquidity constraints.” econometrica 59,pp.1221-48.
9. sandmo, a.1970. “the effect of uncertainty on saving decision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37, pp.353-360.
10. miller, b.l.1976. “the effect on optimal consumption of increased uncertainty in labor income in the multi-period case,”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3,pp.154-167.
11. deaton, a.1997.the analysis of household survey. (chapter 6) london: the johns hopkings university press.
12. 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d],pp.48-52,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13. 李江:《中国农业文化特征与农户的融资次序》[m].《上海金融》2004.10。
14.stiglitz,j. and weiss.credit rationing markets with imperfection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vol 170,pp.393.410,1981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peasant household's informal consumption finance
——a n analysis frame of the peasant households based on information
[summary] chinese peasant households have strong rigidity financial demand of the existence consumption, the regular finance does not work in offering to peasant the consumption finance, however, the informal consumption finance mechanism born in chinese peasant survive economy can solve these problem effectively. the credit and shifting of the relation enclosure realizes the horizontal shared risks of peasant household with abundant information in the relation enclosure. defending deposit is the stepping consumption finance mechanism when peasant household faces complete private information. two kinds of informal mechanisms coexist to the weighing of information cost and shadow price by peasant households. with the peasant household `s enhancement and mobility restraint , information privacy of consciousness to peasant household shared risks result consumed to survive constantly to enclose to alleviate, and peasant households' preventative deposit motive is being strengthened constantly.
[key word] consumption finance, the credit and shifting of the relation enclosure, defending deposit, display cost of information, shadow price
作者简介:
冯平涛(1980-)陕西扶风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农村金融。
李富有(1953)陕西乾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尊龙官方平台的联系方式:
地址:西安交通大学财经校区0175# 邮编:710061
电话:13379269137
email:taoxjtu@stu.xjtu.edu.cn
——一个基于信息的农户决策分析框架
[摘要]中国农户存在着强烈的刚性生存消费金融需求,正规金融在为小农提供消费融资上失灵,然而内生于中国的小农生存经济的非正规消费金融机制却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圈借贷与转移实现了在关系圈内具有充分信息的农户横向风险共担。防卫性储蓄是农户面临完全私人信息性质风险时过度跨时消费平滑。两种非正规机制由于生存效用等同的条件下农户对信息成本和影子价格的权衡而共存。随着农户信息保密意识的增强和流动性约束的缓解使得关系圈对于农户生存消费的风险共担效果不断减弱,而农户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不断加强。
[关键字]消费性金融,关系圈借贷与转移,防卫性储蓄,信息显示成本,影子价格
一、引言
农户的金融需求衍生于其生存消费缺口。当农户的收入不能满足某一时期上的生存消费,就出现了生存消费缺口。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位的现状下,农户面临着收入和消费的双重不确定性,消费融资缺口依然存在,而且会随着农户生存成本的提高不断扩大。小农为该缺口融资的动机是强烈的,但是由于较高的信息成本以及不可能提供抵押等等原因很难从正规金融得到金融支持(张杰,2003),但是小农户却能稳定而且有效的通过传统的非正规关系圈内转移与借贷和防卫性储蓄为该缺口融资。国外的经验证据表明非正规转移的动机之一是出于风险共担(plattea,1991)。而非正规的借贷也是保险的替代方式(udry,1994)。非正规的转移与借贷主要局限于亲友网络中(platteau,1991),对特定的风险(如丧葬)相当有效,但另一些难以观察的个别风险冲击难以获得有效的分担,这表明即使在传统的亲友网中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借贷余额较多的人更难以获得进一步的帮助意味着关系圈内借贷和转移没有达到完全的风险分担程度(udry,1994)。一般认为非正规风险共担机制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且能使小农户有效应付收入波动和不可预计大额开支的逆影响,但是由于风险共担的关系圈内仍然存在着私人信息问题,这种机制不能达到完全的风险分散。农户有时候可能由于面临着完全私人信息的收入或消费风险冲击或者借贷面临流动性约束而无法利用非正式的信贷市场为其消费缺口融资。deaton(1991)的研究表明,即使家庭完全无法利用信贷市场,他们仍可利用资产作为收入波动的减震器来实现相当高程度的跨时平滑消费。只要家庭有正的储蓄,不可预见的暂时性收入下降或者大额消费支出就可以通过花掉储蓄来进行消费的平滑化。防卫性储蓄理论在吸收理性预期的思想基础上,引入不确定性及消费者跨时选择分析,认为消费者储蓄不仅仅只是为了将收入均等分配于整个生命周期,还在于防范不确定事情的发生。首次对预防动机的储蓄模型进行分析的是leland(1968),稍后, sandmo(1970)利用两期模型得出了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将使消费者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而暂时风险厌恶递减的加总假说对收入的负面影响是其充分条件。防卫性储蓄假说认为当未来不确定性增加时,当前的消费会下降而储蓄会增加,特别是在流动性约束很强的发展中国家(deaton,1997)。防卫性储蓄理论的一个重要含义是:不确定性同财富积累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不确定性越高,财富的积聚就越多。孙凤(2002)利用我国分省数据进行检验,发现确实存在着当期消费与收入方差的负相关关系,曹和平(2002)年运用江苏句容县1995-1999年的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风险环境每变化一个单位,防卫性动机将变动6个单位,中国农户约有5%的储蓄是用于防卫性动机的。史清华(2002)的研究表明,1986年到2000年,中国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03倍,而人均储蓄额增长了7.71倍。
以上的文献说明了面临未来收入和消费不确定性的农户确实存在利用关系圈[1]内借贷和转移和自我防卫性储蓄为刚性的生存消费缺口融资的现象。本文将对关系圈内借贷与转移和防卫性储蓄的机制进行分析。本文还将从信息成本和内外源融资成本的角度解释两种非正规机制为什么会共存,并且建立一个农户融资决策模型说明决定农户在两种融资机制中选择的因素,并进一步对两种非正规融资机制的演进进行了分析。
二、关系圈内转移与借贷:禀赋和机制
1.中国农户的关系圈禀赋与动态信息交流
关系圈内非正规的横向风险分担机制在中国农村则是最为普遍和有效,关系圈内的风险共担机制需要关系圈内农户的信息对称才能形成。中国的小农户在面临未来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在作出最优金融决策时的具有特殊的初始禀赋条件,包括建立在亲友关系上的关系圈、以及关系圈层次上农户风险的相互认同。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背景决定了人们非常重视亲情关系,亲情关系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居于经济利益之上,所以,亲情关系的存在就能在亲情圈内使得借贷的违约风险降到最低。对于绝大多数中国的小农户而言,关系圈内的交易不易发生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关系圈质量越好,道德风险越低。
另一方面是关系圈层次上的农户风险相互认同是指农户对其他家庭的某些收入和消费的暂时性冲击表示认同。比如农户由于抚养小孩、疾病等关系圈内成员都会面临的突发性事件导致收入受到冲击,或者农户面临婚丧嫁娶等等产生的大额消费冲击一般都能够得到所有关系圈(亲友圈,宗族圈,同村人)的理解和资助。农户相互的风险认同使得农户对一些特殊的农户风险具有共同的知识,从而实现了关系圈意义上的信息对称。
初始禀赋条件是静态意义上的,我们将拥有这两种资源看作非正规的农户消费融资机制—关系圈内借贷和转移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其实这两种禀赋的取得不是静态的没有成本的,而是依靠农户关系圈内信息交流机制不断的维持的。如果一个农户不定期走亲访友,那么这种动态的条件将被破坏,农户会因为没有将自己的信息定期发布到关系圈内会遭到关系圈的冷落而无法得到足够的消费融资。如果农户自觉遵守动态信息交流机制,那么关于农户一般意义上的风险的信息将会进入关系圈,亲友也将会基于此对其风险概率做出判断,从而在认同的风险意义上对其提供救助性消费融资,但是对超出亲友认同的风险,农户需要额外的信息交流才能取得认同。
2.充分信息条件下关系圈横向风险分担的机制和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模型来分析非正式转移和借贷的风险分担机制和效果,我们从消费缺口的角度定义农户风险不仅仅包括农户收入由于意外的冲击不能满足生存消费的收入风险而且包括大额的消费冲击导致的消费风险,农户风险是关系圈内农户不同时间面临的具有同分布的非系统性风险,关系圈风险则是指关系圈内农户同时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设i=l,…,n代表不同家庭,t为时期t的下标,s为s种自然状态的下标,其发生概率 为公共信息。在时期t的状态s下,每个家庭i的收入为 >0。先假设这个收入为外生的。如果在时期t状态s发生,使得家庭二的消费为 。
假设每个家庭i有一个时期可分的效用函数,风险状态下的边际时间偏好率为 ,则
(1)
其中u(.)为二次可微, >0, <0, ,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增加递减,消费者竭尽所能地回避接近于零的消费水平。关系圈内部的帕累托风险配置可以通过最大化每个家庭预期效用函数的加权平均得到。其中,家庭i的权重为 , , ,有
(2)
s.t. (3)
(4)
(3)为关系圈资源约束,表示每个状态每个时期的关系圈收入全部消费掉,为了使得与跨时平滑情况的对比更为明显,先假设关系圈间没有信贷市场,甚至无法储存农产品。(4)为非负约束条件,如果在任何历史中每期都有任何资源,那么就不会取等式。消费可能不仅取决于当期的状态,也取决于整个历史状态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假定效用函数是时间可分的,而跨时进行储存和借贷不可能时,可以按时期分开,当期消费只取决于当期状态。
如果存在无风险资产 从,则(3)可以被写作(其中 为手持现金c):
(5)
相应于 , 的一阶条件为
(6)
对子任何时点关系圈中的任何家庭在任何自然状态下,等式(6)都成立,因此,在任何自然状态下,任何家庭的边际效用是关系圈家庭平均边际效用的单调递增函数。这意味着任何家庭的消费是关系圈平均家庭消费的单调递增函数。在帕累托有效配置中,收入的一个暂时变化能够在关系圈水平得到完全的风险统筹。在家庭层次上,没有激励进行风险多元化,因为控制了关系圈总消费之后,家庭消费不受家庭收入冲击的影响。家庭所面临的唯一风险是关系圈的总风险。
进一步假设关系圈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同的恒定绝对风险厌恶效用函数
(7)
将这个效用函数应用于一阶条件(6),并取对数,得到
(8)
对任何时点关系圈中的任何家庭,在任何自然状态下,上式恒成立,把n个等式加总:
(9)
因此家庭的消费等于关系圈平均家庭消费加上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家庭固定效应部分,后者取决于家庭在帕累托问题中的相对权重。(9)意味着一个农户消费在两个不同时期间的变化等于这两个时期关系圈平均水平的变化。一般而言,家庭消费的变化是关系圈平均消费水平变化的单调递增函数。在控制了平均消费后,一个家庭的消费不受到其自己收入的影响。在关系圈的帕累托有效风险配置中,农户只面临关系圈风险,农户风险在关系圈内部得到了完全保险。
可见,如果农户加入了关系圈,自己的风险将会在关系圈内得到完全的保险,这构成农户面临不确定的未来有可能发生生存危机的时候参加关系圈内横向风险风担的巨大激励。
四、农户跨时消费融资—防卫性储蓄
在一个关系圈内,很难或者不可能取得完全帕累托有效的风险分担。有一些完全私人信息的消费和收入变动风险就无法利用关系圈风险分担机制有效分担。如果一个农户的特殊收入风险或者特殊消费偏好引起的消费变动风险,而关系圈内的其他人对此没有完全信息(可能是因为其他人没有此偏好),该农户很难依靠关系圈得到消费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农户主要是通过资产储蓄来进行跨时消费融资。
按照确定性等价理论,消费者跨期消费平滑机制可以表示如下:
(11)
式(11)中, 和 分别表示t 期和t-1期消费,c表示平滑后的消费, 表示期初资产, 表示t期收入,r表示贴现率。这意味消费者会在其生命周期中平滑其消费量,未来的消费计划取决于未来收入的平均值。
然而,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居民的消费并不是平滑的。当风险存在时,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家庭消费对收入随机波动的反应取决于关于收入冲击的信息。如果收入预期变化不大,那么在收入波动时消费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收入冲击使家庭对未来收入流变化的预期也发生大的改变,那么消费也会有大的变化。
防卫性储蓄理论认为消费者储蓄不仅仅只是为了将收入均等分配于整个生命周期,还在于防范不确定事情的发生。根据不确定性预期有:
(12)
式(12)意味着受到当期不确定性冲击( )后的预期未来消费 大于当期消费 ,即不确定性是的消费者在当期少消费而多储蓄以便在将来能够有保障的消费。假定在确定性情况下第t期的消费为 ,而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第t期消费为 ,则定义防卫性储蓄 为
(13)
除了面临未来收入和消费的双重不确定性之外,中国农户普遍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进一步加强了储蓄动机。流动性约束理论认为,永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假设个人能够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上借入和储蓄与现实不符,实际中存在着流动性约束。流动性约束能从两方面提高储蓄。第一,也是最明显的,不论流动性约束何时发主,它都会使一个人的消费比他想要的消费少。第二,即使流动性约束不在当期发生,但是未来必须遵从流动性约束这一事实会减少当期消费。
流动性约束下个人的边际效用函数为:
(14)
式(14)中 为时间偏好率,r为贴现率, 为t期的流动性约束, 为t期误差项。
如果流动性约束存在,则 >0,否则为零。与不受流动性约束相比,流动性约束下的消费较低,因为面临流动性约束的消费者只能消费当期的资产与收入,若消费者预期未来可能面临流动性约束,当期消费就会下降,因为流动性约束实际上创造了一个影子价格,其在动态规则中所起的作用类似子利率,它使受流动性约束的消费者在决定最优消费路径时就好象面临着一个更高的利率。消费者将被迫降低当期消费,因为影子价格的存在令当期消费变得更为昂贵。这里的影子价格就是农户选择储蓄为生存消费缺口融资的成本。
四、信息成本:两种机制共存的解释及农户决策模型
1.信息[1]成本:共同信息和私人信息
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只有在信息成本(包括借款人的信息显示成本和贷款人的信息搜索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借贷交易才不会发生借款人的道德风险(stigllitz & weiss,1981)。生存消费融资会引发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还款激励不足(张杰,2003),贷款人对于借款人未来的收益不具有完全信息,也不能保证借款人未来收益不用于满足生存消费而用于还款。另一方面,借款人可能确实需要为生存消费融资而且有还款意愿,但是显示这种信息的成本相当高。所以,农户的生存消费缺口由于信息成本根本不可能得到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融资。但是,在一个信息充分流动的关系圈内,各个农户会通过先验知识判断以后是否会面临同样的生存消费需要,对于一个关系圈内部成员具有相同概率判断的生存消费风险,关系圈内部会自发形成一种类似于保险的消费融资机制—也就是关系圈内的风险共担。和正规金融一样,关系圈对一些个人的特殊消费风险(比如不是大家共同面临的完全私人信息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同样不能提供融资[1],关于风险的信息私有度越高,关系圈越难为其提供融资。此时,农户如果可以在维持关系圈常规信息交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私有信息显示的难度增加额外的信息显示成本,比如更为贵重的礼物,更为高档的消费等等,也会消除关系圈其他人对自己私有信息风险的认同[2],如果信息私有度太高,农户在关系圈内的不到任何融资,防卫性的储蓄作为农户一种无需显示信息的自行跨时融资机制就显得极为必要和可行。
关系圈内的转移和借贷具有保费的性质,一般是无息的,这并不意味着关系圈融资没有成本。此种成本不仅仅是在维持一种稳定的社会关系,而且是在向关系圈显示自身的信息,如果信息私有度较高,自身将来还款条件较好,则农户就有重礼向亲友显示此信息的激励以求将来可以得到足够的帮助。所以关系圈融资就具有维持成本和信息显示成本。农户将信息输出到关系圈,将会面临一种很重要的成本就是信息外溢成本,这个成本其实是对农户信息保密负效用的衡量。另外很重要的一种成本是张杰(2003)提出来的“面子成本”,这在中国传统农业关系网中是一种很重要,而且有时候相当大的成本,但是这个成本从根本上来说不是因为农户的借贷行为而产生的,而是由农户的信息外溢产生的,所以这个成本可以归入信息外溢成本,但信息外溢成本不仅仅包括面子成本,而且包括由于信息外溢产生的一些贷款人对借款人未来生活的干预而损失的成本。而防卫性储蓄作为个人跨时融资机制是一种内源融资机制,个人跨时金融最大的优势在于融资成本很小,但是这个成本不等于零,农户利用其他时期的预防性储蓄为现期消费融资会造成其他时期消费效用损失,也就是关于面临流动性约束下的农户使用防卫性储蓄为消费缺口融资的影子利率。
2.农户最优融资决策模型
当农户面临生存型消费缺口时,何种形式的融资对其效用都是无差异的,那么农户在融资决策的时候必然是追求效用等同下的成本最小化。则我们完全可以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农户在两种融资机制之间权衡成本而进行选择的模型。
首先我们要假定关系圈内融资时供给方对农户融资成本没有影响,因为亲友之间融资的合同利率为零,只存在农户显示成本,而这个成本由需求方的判断决定,供给方只是被动的接受,所以这个假定具有合理性。关系圈内融资成本为cr,该项成本由维持成本cc和信息显示成本c(i)以及信息外溢成本u(i)组成,i为信息私有度。 ,其中i表示信息的私有程度,信息外溢成本随着信息私有程度提高而提高; ,信息私有度i越大,显示成本越高[1]。假设维持成本cc为不随着信息私有度固定成本。有下列方程组:
cr=cc u(i) c(i) (15)
防卫性储蓄融资成本cs其实就是农户消费的面临的影子价格p( )。且 ,农户的流动性约束越强,其内源消费融资的成本越高。
令cr= cs可以求出农户融资决策的临界条件:
p( )= cc u(i) c(i) (17)
可以得到一个以信息为变量的农户决策图;
p ( 1)
p( )
图一 基于信息的农户生存消费融资决策模型
由图一可知,i>i0时,农户会选择防卫性储蓄融资;当i当 增大时,影子价格增高,p( )线向上移动到p ( 1),农户选择关系圈内的风险共担的概率增大,临界点的信息私有度也会增大到i1。这和历史上面临极强流动性约束的农户普遍存在关系圈的横向风险分担是一致的,也说髅媪倭鞫栽际锨康呐┗畔⒈c艹潭冉系汀5迸┗媪俚牧鞫栽际汉鸵院螅琍( )线将向下移动,农户选择关系圈融资的概率将会减小,防卫性储蓄动机加强。
我们可以利用以上的模型分析得出一个判断:农户面临不断的信息保密意识的增强和流动性约束的缓解,防卫性储蓄内源融资将会加强,而关系圈融资减弱。这个判断和我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农户宗族和亲友关系的减弱的事实是符合的。
五、结论
本文的结论是:关系圈借贷与转移有效实现了在关系圈内具有充分信息的农户横向风险共担。防卫性储蓄是农户面临完全私人信息性质风险时过度跨时消费平滑。两种非正规机制由于生存效用等同的条件下农户对信息成本和影子价格的权衡而共存。随着农户信息保密意识的增强和流动性约束的缓解使得关系圈对于农户生存消费的风险共担效果不断减弱,而农户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不断加强。政策建议是:国家应该尽快建立商业化运行的农户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户的生存消费风险提供保障,使得农户减少储蓄,提高投资效率。如果国家还要依靠非商业化的会导致农户私人信息得不到保障的社会保障制度,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参考文献]
1. 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与变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p243-253。
2. pranab bardhan,christonner udry.发展微观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90-103
3. 陈传波:《中国小农户的风险及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pp.101-140。
4. 孙凤:《中国居民的不确定性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2.2。
5. 曹和平.《中国农户储蓄行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2-33
6. 史清华:《农户家庭储蓄与借贷行为及演变趋势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02年6月。
7. udry, christopher.1994.“risk and insurance in a rural credit marke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northern nigeria.”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july,pp.495-526.
8. deaton, a.1991. “saving and liquidity constraints.” econometrica 59,pp.1221-48.
9. sandmo, a.1970. “the effect of uncertainty on saving decision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37, pp.353-360.
10. miller, b.l.1976. “the effect on optimal consumption of increased uncertainty in labor income in the multi-period case,”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3,pp.154-167.
11. deaton, a.1997.the analysis of household survey. (chapter 6) london: the johns hopkings university press.
12. 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d],pp.48-52,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13. 李江:《中国农业文化特征与农户的融资次序》[m].《上海金融》2004.10。
14.stiglitz,j. and weiss.credit rationing markets with imperfection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vol 170,pp.393.410,1981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peasant household's informal consumption finance
——a n analysis frame of the peasant households based on information
[summary] chinese peasant households have strong rigidity financial demand of the existence consumption, the regular finance does not work in offering to peasant the consumption finance, however, the informal consumption finance mechanism born in chinese peasant survive economy can solve these problem effectively. the credit and shifting of the relation enclosure realizes the horizontal shared risks of peasant household with abundant information in the relation enclosure. defending deposit is the stepping consumption finance mechanism when peasant household faces complete private information. two kinds of informal mechanisms coexist to the weighing of information cost and shadow price by peasant households. with the peasant household `s enhancement and mobility restraint , information privacy of consciousness to peasant household shared risks result consumed to survive constantly to enclose to alleviate, and peasant households' preventative deposit motive is being strengthened constantly.
[key word] consumption finance, the credit and shifting of the relation enclosure, defending deposit, display cost of information, shadow price
作者简介:
冯平涛(1980-)陕西扶风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农村金融。
李富有(1953)陕西乾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尊龙官方平台的联系方式:
地址:西安交通大学财经校区0175# 邮编:710061
电话:13379269137
email:taoxjtu@stu.xjtu.edu.cn